0%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梳理

本文是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前5章的梳理,都是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主要意图是帮助自己,也希望同样对产品感兴趣小白们看到这篇文章也能有所获。

XmindForrr

最近在看一些产品相关的书籍。先是把《人人都是》简单过了一遍,虽然书中已经总结好了大致框架,不过为了自己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我用Xmind做了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如上图所示。(可能看不清,不过兴许点大放大再放大应该也能看个差不多,嘻!)接下基于更好的理解书本内容以及方便查阅,要对这个图进行文字版的梳理同时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可能理解不到位,自己也是在学习中,非常希望被指正。

OK,现在把上图捋直了看看。

一、产品总述

做产品之前需要先搞清楚三点认知

定位

  • 所要做的产品是属于什么领域的,要什么不要什么,不能一口气想着做大,防止定位不清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来思考解决定位问题。

问题

  • 面向的用户是谁?

    • 核心用户和非核心用户,需要优先考虑核心用户需求
    • 客户(销售对象):重视产品性价比(大人给孩子买玩具)
    • 终端用户(使用者):重视用户体验(孩子玩)
  • 需求是什么?

    • 直接的欲望(用户想要下班以后锻炼身体)
    • 实际的愿望-目标(增强体魄,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人性 (希望得到他人称赞和敬佩的目光,使自己更有面子)
  • 应用场景是什么?

    • 时间:白天、中午、傍晚
    • 地点:公司里、地铁上、家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越来越细,(比如可能需要考虑当用户蹲厕所时的场景。。。)

    移动时代用户多样性、场景多样化、需求多样化

    面对MOBILE,想要做出好的产品,就需要学习了解各种移动设备的知识(硬件、互动方式、产业链结构、应用逻辑…),总之就是你了解越清楚越有利于高效做一个更适合移动设备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

解决方案

解决用户的需求,往常通常采用线上的方法,但是现在的产品需要线上线下的结合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比如:

外卖

通过线上买家和卖家的共同参与,加上外卖小哥的爱心餐饮的传递,终于满足了因为忙(lan)而不自己做饭或出去吃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产品分类

这一章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对产品进行分类,没有绝对的某个产品一定属于某一类。

用户关系

  • 单点:一个用户(计算器)
  • 单边:一群用户 (电话,用户之间有关联,形成一个网)
  • 多边:几群人- 平台(外卖,淘宝)

用户需求

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分为:工具、内容、社交、交易、平台、游戏。

其中对于工具,流量多,可以理解为使用的人很多,但是粘不住用户(需要建立用户和工具之间的关系)。比如:查看天气的工具,或许大家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用什么产品去查看。

用户类型

  • 2B:面向集体,具备商业价值,理解为生产资料,后台
    • B2D,云存储、大数据等开发者服务,帮助开发者提升效率的基础设施
    • SaaS1.0,通用管理型SaaS(Software-as-a-Serivce,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软件
    • B2B,垂直行业交易平台,是信息撮合+在线成交。
    • SaaS2.0,垂直行业SaaS工具+交易,是SaaS1.0和B2B的综合
  • 2C:面向个人,注重用户体验,理解为生活资料,前台

产品形态

  • BS结构(browser server):轻量级,制作快,迭代周期短,试错成本低,质量要求不那么高
  • CS结构(client server):基本和BS相反
  • 软硬结合(软件+硬件) 【Apple Watch】
  • 大实体(软件+硬件+服务)【汽车】->不知道这个例子算不…

其他

其他太多了,我记不住,写下来估计也用不太上,主要按照上面几种分类我觉得就够了。

三、产品概念提出

接下来我们开始定义我们产品的概念

核心用户

首先需要确立核心用户,核心用户定义越精准,产品效应越有力。

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凝聚在一起,就加强了产品黏性。

这里就需要了解到对用户的分类:不同角色(多边类型的产品); 新手、中间用户、专家;根据业务场景分类;根据统计的个人信息分类(慎用)

刚性需求

我们的产品需要涉及什么样的需求可以根据以下三个要素来分析:

  • 真实:需求是否切实
  • 刚需:需求强烈程度
  • 高频

需求不要被用户牵鼻子走,因为有时候用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不现实、不必要、不常发生的。

典型场景

确立一个典型场景也格外重要。

书中说到一句话,我觉得很好,

“做产品就是做场景,应有自己产品的唤起点”

直接理解就是用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样你做的产品才会是一个成功产品。

产品概念

基于上述几步,我们差不多可以提出产品的概念了,即

为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需求,做的什么东西

竞争优势

设计了产品需要说出为什么你这个产品好,即具有什么竞争优势。

竞争标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快好省)

进行竞争优势分析的时候可以囊括为以下这句话:

干什么而不怎么因为有什么样优点,能达到什么目的

四、产品概念筛选

定义好了的产品概念较广,我们需要根据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进行筛选最适合的一个产品概念

内部

首先要力所能及,其次是大家伙一起乐意。

  • 能力 —— 人、财、物
  • 意愿

外部

  • 价值(产品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 宏观:发展到潜在用户,产品达到行业天花板

    • 微观:种子用户,产品涉及到身边人

    这里需要介绍一些名词:

    种子用户(最早接触产品的人)—> 核心用户(最重要的群体) —> 目标用户(能和产品发生关系) —> 潜在用户(将来的想象空间与发展天花板)

  • 成本和风险(制作的成本和风险)

    • 宏观:大环境下顺势而为(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因素)

    • 微观:行业环境 —> 波特力五模型

      • 产业内部竞争者: 市场成熟度和竞争激烈程度
      • 潜在进入者:行业门槛高低
      • 替代品:替代能力
      • 买方:设法分摊风险
      • 卖方:避免过集中

五、需求采集

这一章是《人人》第四章,其实我觉得这和产品概念应该并行的工作。

首先,两种采集方式

  • 直接采集:自己亲自调查,更准确
  • 间接采集:通过数据分析,效率高

从另一维度理解需求采集

  • 说(观点) —> 做(行为)
  • 定性(了解,个体研究) —>定量(证实,群体)

从说到做,从做到说,从定性到定量,从定量到定性,螺旋式(用户访谈 -> 调查问卷 -> 可用性测试 -> 数据分析 -> 继续去访谈….)

  • 应用场景是否真实:即采集时候是否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的采集

  • 用户是否与产品发生交互:用户有没有用过,是否只是用户想象的需求

    • 电视机需求:买了其实不怎么用
    • 洗碗机需求:以为没啥用,其实用处很多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低成本验证,免费使用,试用产品。

六、用户研究

采集好了需求,我们就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去研究用户的观点和行为,找到用户的目的和动机,最后挖掘人性和价值观,从而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我们可以利用马斯洛需求或者是与之相对应的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来研究。

知识点补充:马斯洛需求

马斯洛需求

分析用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再抽象———用户画像

这里在补充一下:

- 用户描述就是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

-用户任务就是产品需要提供的解决方案

七、需求分析Y模型

产品从问题到方法的转化,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功能的转换

总结出来这个Y就是:

用户需求 ——> 用户目的 ——>(—>人性本质,马斯洛需求)——>产品功能

把用户目的深挖,就是人性本质。根据用户目的找到产品的目的,就可以做出产品功能。

总结两点制作Y模型需要注意的是:

从浅到深:当挖掘人性本质或者用户目的的时候可以采用攀梯术,询问用户为什么这样重要,这样意味着什么(情景代入、重复确认鼓励、时间倒流对比、需求缺失对比)

从深到浅:功能越简单越好,简单留给用户,复杂留给产品经理

Conclusion

这次的知识分享到此结束,加上中间休息的时间,花费了我差不多2个小时的时间写这个博客。说实话一点也米有觉得浪费时间,反而又重温一遍这些知识点,加深了理解。

最后致谢过去的自己,感谢自己认真做了思维导图,让我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人人》这本书的基础内容过一遍。

学习的路任重道远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またね!

-------------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